Loading...

雅虎发生了什么

Original

2010 年 8 月

1998 年,雅虎收购了我们的创业公司,我加入雅虎后,感觉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雅虎本应是下一个大热门。雅虎本应是谷歌后来的样子。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困扰雅虎的问题由来已久,几乎可以追溯到公司成立之初。1998 年我加入雅虎时,这些问题就已经非常明显。雅虎有两个问题谷歌没有:赚钱容易,以及对成为一家科技公司的矛盾心理。

我第一次见到杨致远时,以为我们见面是为了不同的目的。他以为我们见面是为了在收购之前亲自了解我们。我以为我们见面是为了向他展示我们的新技术 Revenue Loop。这是一种对购物搜索结果进行排序的方法。商家出价一定比例的销售额来换取流量,但结果不是按出价排序的,而是按出价乘以用户购买的平均金额排序的。这就像谷歌现在用来对广告进行排序的算法,但那是在 1998 年春天,谷歌成立之前。

Revenue Loop 是购物搜索的最佳排序方式,因为它按照 Yahoo 能从每个链接中赚取多少钱进行排序。但它并非只在这个意义上是最佳的。按用户行为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也能使搜索效果更好。用户训练搜索:您可以根据文本相似性开始寻找匹配项,随着用户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搜索结果会变得越来越好。

Jerry 似乎并不关心。我感到很困惑。我向他展示了从搜索流量中提取最大价值的技术,他却不在乎?我不知道是我解释得不好,还是他只是面无表情。

直到后来我加入雅虎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两者都不是我的猜测。雅虎之所以不关心一种能够充分挖掘流量价值的技术,是因为广告商已经为此付出了过高的价格。如果雅虎只是提取实际价值,他们赚的钱就会更少。

现在可能很难相信,当时横幅广告是赚大钱的地方。广告商愿意为横幅广告支付高得离谱的费用。因此,雅虎的销售团队已经发展到利用这一收入来源。在一个身材高大、令人生畏的阿尼尔·辛格 (Anil Singh) 的带领下,雅虎的销售人员会飞往宝洁公司,回来后会带回数百万美元的横幅广告展示订单。

由于没有其他参考资料,广告商将其与印刷品进行比较,因此价格似乎比印刷品便宜。但与它们的价值相比,它们的价格太高了。因此,这些笨重的大公司是一个危险的收入来源,不能依赖。但还有一个更危险的收入来源:其他互联网初创公司。

到 1998 年,雅虎成了事实上的庞氏骗局的受益者。投资者对互联网感到兴奋。他们兴奋的原因之一是雅虎的收入增长。因此,他们投资了新的互联网初创公司。这些初创公司随后用这笔钱在雅虎上购买广告,以获得流量。这为雅虎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增长,并进一步说服投资者互联网值得投资。有一天,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坐在我的小隔间里,我像阿基米德在浴缸里一样跳了起来,只不过我喊的不是“尤里卡!”而是“卖!”

互联网初创公司和宝洁公司都在做品牌广告。他们并不关心目标客户。他们只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广告。因此,流量成了雅虎要争取的东西。流量类型并不重要。[ 1 ]

不仅仅是雅虎。所有搜索引擎都在这么做。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试图让人们开始称它们为“门户网站”而不是“搜索引擎”。尽管“门户网站”一词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但他们指的是一个网站,用户可以在网站上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像在搜索引擎上一样只是路过该网站前往其他目的地。

我记得在 1998 年末或 1999 年初我曾告诉大卫·费罗,雅虎应该收购谷歌,因为我和公司里的大多数程序员都在使用谷歌而不是雅虎进行搜索。他告诉我,这没什么好担心的。搜索只占我们流量的 6%,而我们的流量每月增长 10%。不值得做得更好。

我没有说“但是搜索流量比其他流量更有价值!”我说“哦,好的。”因为我也没有意识到搜索流量的价值。我不确定当时拉里和谢尔盖是否意识到了。如果他们意识到了,谷歌大概就不会在企业搜索上花费任何精力了。

如果情况不同,雅虎的运营者可能更早意识到搜索的重要性。但他们与真相之间有世界上最不透明的障碍:金钱。只要客户为横幅广告支付巨额费用,就很难认真对待搜索。谷歌没有这个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黑客

但雅虎还面临另一个问题,使其难以改变方向。从一开始,他们就因对成为一家科技公司的矛盾态度而失去平衡。

我刚到雅虎工作时,觉得最奇怪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坚持称自己为“媒体公司”。如果你在办公室里走一圈,你会发现它就像一家软件公司。隔间里挤满了程序员,他们正在编写代码,产品经理正在考虑功能列表和发布日期,支持人员(是的,确实有支持人员)告诉用户重新启动浏览器,等等,就像一家软件公司一样。那么他们为什么称自己为媒体公司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赚钱的方式:卖广告。1995 年,很难想象一家科技公司会通过这种方式赚钱。科技公司通过向用户出售软件来赚钱。媒体公司卖广告。所以他们肯定是一家媒体公司。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微软的恐惧。如果雅虎的任何人考虑过他们应该成为一家科技公司,那么下一个想法就是微软会打败他们。

任何比我年轻得多的人都很难理解微软在 1995 年仍然引发的恐惧。想象一下,一家公司拥有比谷歌现在强大几倍的力量,但更加卑鄙。害怕他们是完全合理的。雅虎看着他们打败了第一家热门互联网公司网景。担心如果他们试图成为下一个网景,他们会遭遇同样的命运是合理的。他们怎么会知道网景会成为微软的最后一个受害者?

假装自己是一家媒体公司,以摆脱微软的追捕,这本来是一个聪明的举动。但不幸的是,雅虎实际上试图成为一家媒体公司。例如,雅虎的项目经理被称为“制作人”,公司的不同部门被称为“资产”。但雅虎真正需要的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通过试图成为其他公司,他们最终成为了一个既不合时宜又不合群的公司。这就是为什么雅虎作为一家公司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身份。

试图成为一家媒体公司最糟糕的后果是他们没有足够重视编程。微软(过去)、谷歌和 Facebook 都拥有以黑客为中心的文化。但雅虎将编程视为一种商品。在雅虎,面向用户的软件由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控制。程序员的工作只是将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工作转化为代码,完成最后一步。

这种做法的一个明显后果是,雅虎开发的产品往往质量不佳。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他们聘用了糟糕的程序员。

微软(过去)、谷歌和 Facebook 都痴迷于招聘最优秀的程序员。雅虎则不然。他们喜欢优秀的程序员,而不是差劲的程序员,但他们不像大赢家那样一心一意、近乎令人讨厌地专注于招聘最聪明的人。当你考虑到泡沫时期他们在招聘程序员时的竞争有多激烈时,他们程序员的质量参差不齐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技术领域,一旦有糟糕的程序员,你就注定要失败。我想不出有哪家公司陷入技术平庸状态后还能恢复过来。优秀的程序员希望与其他优秀的程序员一起工作。因此,一旦你公司的程序员质量开始下降,你就会进入一个无法挽回的死亡漩涡。[ 2 ]

在雅虎,这种死亡螺旋很早就开始了。如果雅虎曾经像谷歌一样吸引人才,那么在我 1998 年加入雅虎时,这种状态已经结束了。

公司感觉自己过早地老了。大多数科技公司最终都会被西装革履的人和中层管理人员接管。雅虎似乎故意加速了这一进程。他们不想成为一群黑客。他们想成为西装革履的人。媒体公司应该由西装革履的人来经营。

我第一次访问谷歌时,他们有大约 500 名员工,与我去雅虎工作时的员工人数相同。但情况似乎有所不同。它仍然是一种以黑客为中心的文化。我记得在自助餐厅与一些程序员谈论游戏搜索结果(现在称为 SEO)的问题,他们问“我们该怎么办?”雅虎的程序员不会问这个问题。他们不需要思考原因;他们只需要构建产品经理指定的产品。我记得离开谷歌时心想“哇,它仍然是一家初创公司。”

我们从雅虎的第一个致命缺陷中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希望任何公司都能避免因依赖虚假收入来源而受到损害可能有些奢望。但初创公司可以从第二个缺陷中学到一个重要的教训。在软件行业,你不能没有以黑客为中心的文化。

我所听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关于建立以黑客为中心的文化的承诺可能来自马克·扎克伯格,他在 2007 年创业学校的演讲中说道。他说,在早期,Facebook 甚至会聘请程序员来做那些通常不涉及编程的工作,比如人力资源和营销。

那么,哪些公司需要拥有以黑客为中心的文化?哪些公司在这方面“属于软件行业”?正如雅虎发现的那样,这条规则所涵盖的范围比大多数人意识到的要大。答案是:任何需要拥有优秀软件的公司。

既然有其他公司以黑客为中心,为什么优秀的程序员愿意为一家没有黑客中心文化的公司工作呢?我能想到两个原因:如果他们的薪水很高,或者这个领域很有趣,而且没有一家公司以黑客为中心。否则,你就无法吸引优秀的程序员在以西装为中心的文化中工作。如果没有优秀的程序员,你就无法获得优秀的软件,无论你安排多少人来完成一项任务,或者你制定了多少程序来确保“质量”。

黑客文化往往显得有点不负责任。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提议摧毁它的人会使用“成人监督”之类的短语。这是他们在雅虎使用的短语。但还有比看起来不负责任更糟糕的事情。例如失败。

笔记

[ 1 ] 我任职期间,我们最接近目标定位的一次就是创建 pets.yahoo.com,目的是激起 3 家宠物用品初创公司对顶级赞助商位置的竞价战。

[ 2 ] 理论上,你可以通过购买而不是雇佣优秀程序员来打破这种死亡螺旋。你可以通过收购初创公司来获得那些永远不会成为你员工的程序员。但到目前为止,只有聪明到不需要这样做的公司才能做到这一点。

感谢Trevor Blackwell、Jessica Livingston 和 Geoff Ralston 阅读本文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