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随机性
Original2006年4月,2009年8月修订
柏拉图引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他所指的部分内容是,人类的适当角色是思考,就像食蚁兽的适当角色是把鼻子伸进蚁丘。
许多古代哲学具有这样的特质——我并不是以侮辱的方式说——就像大一新生在公共休息室深夜进行的那种对话: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好吧,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显著不同就像食蚁兽一样。在我们身上,区分特征是推理的能力。所以显然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一个不这样做的人类就是在糟糕地扮演人类的角色——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现在我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至少,苏格拉底那个年代的人会。我们会问,为什么我们甚至假设我们在生活中有一个“目的”。我们可能在某些事情上比其他事情更适应;我们可能在做我们适应的事情时更快乐;但为什么要假设有目的呢?
思想史是一个逐渐抛弃一切都与我们有关的假设的历史。不,事实证明,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甚至不是太阳系的中心。不,事实证明,人类并不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他们只是众多物种中的一种,起源不仅仅是猿类,而是微生物。即使“我”的概念,如果你仔细审视,也会发现边缘模糊不清。
我们是事物中心的想法很难被抛弃。如此之难,以至于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被抛弃。理查德·道金斯在过去几十年中朝这个方向又迈出了一步,提出了自私基因的概念。不,事实证明,我们甚至不是主角:我们只是基因构建的最新型号的载体,用来在这个世界上旅行。而生孩子是我们的基因朝着救生艇的方向前进。阅读那本书让我大脑从之前的思维方式中跳脱出来,就像达尔文首次出现时他的思维一样。
(现在很少有人能体验到达尔文的同时代人首次阅读《物种起源》时的感受,因为现在每个人都被培养成要么理所当然地接受进化,要么将其视为异端。没有人会在成年后第一次接触自然选择的概念。)
所以,如果你想发现到目前为止被忽视的事物,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在我们的盲点中:在我们自然、天真的信念中,认为一切都与我们有关。如果你这样做,预计会遇到激烈的反对。
相反,如果你必须在两个理论之间选择,优先选择那个不以你为中心的理论。
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大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也适用。例如,假设你在冰箱里保存了一块蛋糕,某天你回家发现你的室友吃掉了它。两种可能的理论:
a) 你的室友故意这样做是为了让你不高兴。他知道你在保存那块蛋糕。
b) 你的室友饿了。
我说选择b。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永远不要将可以用无能解释的事情归因于恶意”,但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观点。它的更一般版本是我们对希腊人的回答:不要在没有目的的地方看到目的。或者更好的是,积极的版本:看随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