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随机性

Original

2006 年 4 月,2009 年 8 月修订

柏拉图引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未经检验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他部分的意思是,人类的正确角色是思考,就像食蚁兽的正确角色是把鼻子伸进蚁穴一样。

许多古代哲学都有这种品质——我并不是想贬低它们——就像大学生在公共休息室里深夜进行的那种谈话: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嗯,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显眼,就像食蚁兽一样。就我们而言,区别在于我们有推理的能力。所以很明显,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一个不思考的人,就是在做不好人类的工作——和动物没什么区别。

现在我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至少,苏格拉底那个时代的人会这样问。我们会问,为什么我们认为自己在生活中有一个“目的”。我们可能比其他人更适合做某些事情;我们可能更快乐地做我们适应的事情;但为什么要假设目的?

思想史就是逐渐抛弃“一切都是关于我们”的假设的历史。不,事实证明,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甚至不是太阳系的中心。不,事实证明,人类不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他们只是众多物种中的一种,不仅起源于猿类,而且起源于微生物。即使是“我”的概念,如果你仔细观察,也会变得模糊不清。

我们处于事物中心的观念很难抛弃。难到甚至可能还有更多可以抛弃的东西。理查德·道金斯在过去几十年里才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另一步,提出了自私的基因的概念。不,事实证明,我们甚至不是主角:我们只是基因用来四处旅行的最新型号的载具。而生孩子就是我们的基因驶向救生艇。读那本书让我的大脑从之前的思维方式中跳脱出来,就像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首次出版时一样。

(现在很少有人能体验到达尔文同时代人第一次读到《物种起源》时的感受,因为现在每个人要么从小就接受了进化论,要么把它视为异端邪说。没有人成年后第一次接触到自然选择的概念。)

所以,如果你想发现以前被忽视的东西,一个真正好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盲点:在我们自然而然的、天真的信念中,认为一切都是关于我们。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你会遇到激烈的反对。

反之,如果你必须在两种理论之间做出选择,请选择不以你为中心的理论。

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宏大的思想,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例如,假设你在冰箱里留了一块蛋糕,有一天你回家发现你的室友把它吃掉了。两种可能的理论:

a) 你的室友故意这样做是为了让你生气。他知道你在留着那块蛋糕。

b) 你的室友饿了。

我说选择 b。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永远不要把可以解释为无能的归咎于恶意”,但这是一个强大的想法。它的更普遍版本是我们对希腊人的回答:不要在没有目的的地方看到目的。或者更好的是,积极的版本:看到随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