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创业中心有效
Original2011年10月
如果你看一下按人口排序的美国城市列表,每个城市每capita的成功创业公司数量差异巨大。这就好像大多数地方都被喷洒了创业杀手。
我思考这个问题很多年了。我能看到普通城镇就像是创业野心的蟑螂旅馆:聪明、有抱负的人进去了,但没有创业公司出来。但我从未弄清楚旅馆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 - 到底是什么在杀死所有潜在的创业公司。 [1]
几周前我终于弄清楚了。我之前的问题设置有误。问题不在于大多数城镇都在扼杀创业公司。而是创业公司的默认状态就是失败,大多数城镇没有拯救它们。与其认为大多数地方都被喷洒了创业杀手,不如认为创业公司都中毒了,只有少数地方喷洒了解药。
其他地方的创业公司只是在做创业公司天生会做的事:失败。真正的问题是,是什么在硅谷这样的地方拯救了创业公司? [2]
环境
我认为解药有两个组成部分:身处一个创业公司是酷事的地方,以及与能帮助你的人偶遇的机会。而推动这两点的是周围创业人士的数量。
第一个组成部分在创业公司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特别有帮助,即从仅仅对创办公司感兴趣到真正付诸行动。开始创业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但在硅谷,这似乎很正常。 [3]
在大多数地方,如果你创办了一家创业公司,人们会把你当成失业者对待。硅谷的人们不会仅仅因为你在创办公司就自动对你刮目相看,但他们会关注你。任何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不管你看起来多么缺乏经验,你的想法听起来多么不太有前景,都不应该默认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都见过一些缺乏经验的创始人凭借听起来不太有前景的想法几年后成为亿万富翁。
身边的人关心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即使是最坚定的人也难免受其影响。大约一年后我们创办Y Combinator时,我对一家知名风投公司的合伙人说了一些话,给他一种(错误的)印象,我正在考虑创办另一家创业公司。他的反应如此热切,以至于我差点儿真的动了这个念头。
在大多数其他城市,创办创业公司的前景似乎并不真实。但在硅谷,它不仅真实,而且时髦。这无疑导致了很多本不应该创办创业公司的人这么做。但我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很少有人适合经营创业公司,而且事先很难预测谁适合(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一直在努力预测这一点),所以有很多不应该创办创业公司的人这么做可能是最理想的状态。只要你处于人生阶段能承受失败的风险,探索自己是否适合经营创业公司的最好方式就是尝试。
机会
解药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与能帮助你的人偶遇的机会。这股力量在两个阶段都发挥作用:从想要创办创业公司到真正创办,以及从创办公司到成功。偶遇的力量比身边人关心创业公司这种像背景辐射一样影响每个人的力量更加变化无常,但在最强的时候,它要远远强于后者。
偶遇产生的奇迹可以弥补创业公司通常遭遇的灾难。在硅谷,创业公司总会遭遇可怕的事情,就像在其他地方一样。这里创业公司更有可能成功的原因是,它们也会遇到美好的事情。在硅谷,闪电有正负号。
比如,你创办了一个面向大学生的网站,决定搬到硅谷的郊区度夏专心开发。然后在帕洛阿尔托的一条普通街道上,你偶然遇到了肖恩·帕克,他对你的领域了解很深,因为他自己也创办过类似的创业公司,而且还认识所有的投资者。而且,就2004年的标准来看,他对创始人保留控制权的观点很前卫。
你无法精确地预知奇迹会是什么,甚至也无法确定会发生奇迹。最多只能说,如果你身在创业中心,意外的好事很可能会发生在你身上,尤其是如果你配得上的话。
我敢说,即使是我们资助的创业公司也是如此。即使我们在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机会,而不是依赖偶然,但在硅谷,有益的偶遇发生的频率如此之高,它仍然会对我们的努力产生显著的增益。
偶遇就像放松思维在产生创意中的作用一样。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问题上努力工作,却无法解决,最后放弃,睡觉去了,第二天早上在洗澡时突然想到了答案。让思维漫游一下就能让答案浮现出来 - 从你昨晚一直在追求的错误路径转移到了正确的相邻路径上。
偶遇让你的人际交往也像洗澡时的思维一样漫游。关键在于漫游的程度恰到好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的相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让自己的人际交往漫游,但只是一点点;他们遇到的是一个与自己有很多共同点的人。
对拉里·佩奇来说,解药的最关键组成部分是谢尔盖·布林,反之亦然。解药就是人。不是硅谷的物质基础设施、气候或其他什么让它发挥作用,而是人。这些因素帮助它起步,但现在这个反应已经自我维持了,推动它的就是人。
许多观察者都注意到,创业中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们互帮互助的程度,而不期望获得任何回报。我不确定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因为创业公司的零和游戏性较少,很少被竞争对手击败。或者也许是因为许多创业创始人都有科学背景,在那里鼓励合作。
YC的一大功能就是加速这一过程。我们是硅谷中的一个小硅谷,在这里工作于创业公司的人的密度和他们互帮互助的意愿都被人为地放大。
数字
这种解药的两个组成部分——鼓励创业的环境和与帮助你的人偶遇的机会——都源于同一个根本原因:周围创业人士的数量。要打造一个创业中心,需要大量对创业感兴趣的人。
这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很明显,就是如果密度不够,这种偶遇机会就不会发生。[4]
第二个原因是,不同的创业公司需求如此不同,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来为每家创业公司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东西。2004年,肖恩·帕克正是Facebook所需要的人。另一家创业公司可能需要一个数据库专家,或者是在电影行业有人脉的人。
顺便说一下,这也是我们资助如此多公司的原因之一。社区越大,就越有可能包含你最需要的那个人。
打造一个创业中心的第三个原因是,一旦有足够多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感兴趣,他们就会开始形成社会规范。当周围的氛围鼓励你做一些原本看起来太过雄心勃勃的事情时,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在大多数地方,周围的氛围都会把你拉回到平均水平。
几天前我飞抵湾区。每次飞越硅谷时,我都能感觉到这里正在发生一些事情。显然,一个地方的繁荣程度可以从它的整洁程度中感受到。但繁荣也有不同的形式。硅谷看起来与波士顿、纽约、洛杉矶或华盛顿特区都不一样。我试着问自己用什么词来描述硅谷散发出的感觉,最后想到的词是乐观。
注释
[1] 我并不是说在创业公司很少的城市里成功是不可能的,只是更难。如果你足够擅长自我激励,即使没有外部鼓舞也能生存下去。Wufoo就是在坦帕建立的,他们也成功了。但Wufoo的创始人是异常有自律的人。
[2] 顺便说一下,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创业公司。大多数不寻常的雄心壮志都会失败,除非拥有它们的人设法找到合适的社区。
[3] 创办公司很普遍,但创办初创公司很罕见。我在其他地方谈过两者之间的区别,本质上是,初创公司是为了规模而设计的新企业。大多数新企业都是服务性企业,除了少数情况外,它们是无法规模化的。
[4]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亲身体验了硅谷创业人士密集的情况。Jessica和我骑自行车到帕洛阿尔托的大学大道,去吃著名的Oren's Hummus的午餐。当我们走进去时,就遇到了坐在门口的查理·切弗。塞琳娜·托巴科瓦拉在出门时也打了招呼。然后乔什·威尔逊来取外卖订单。午餐后,我们去吃冰激凌。在路上,我们遇到了拉杰特·苏里。到了冰激凌店,我们发现戴夫·申在那里,当我们走出来时,又遇到了尤里·萨加洛夫。我们和他一起走了一个街区,又遇到了穆扎米尔·扎维里,再走一个街区,我们遇到了艾丁·森库特。这就是帕洛阿尔托的日常生活。我并不是刻意去见人,只是在吃午餐。我相信对于我认识的每一个创业公司创始人或投资人,还有5个我不认识的人。如果罗恩·康威和我们在一起,他可能会遇到30个他认识的人。
感谢 Sam Altman、Paul Buchheit、Jessica Livingston和Harj Taggar在草稿上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