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前线的消息

Original

2007年9月

几周前,我有一个异端的想法,令我感到非常惊讶。上大学的地方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

对我来说,和许多中产阶级孩子一样,进入一所好大学几乎是我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意义。我是什么?一个学生。做到这一点意味着要取得好成绩。为什么要取得好成绩?为了进入一所好大学。那为什么想要这样做呢?似乎有几个原因:你会学到更多,找到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但具体的好处是什么并不重要。大学是一个瓶颈,所有未来的前景都通过它;如果你上了一所更好的大学,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几周前,我意识到在某个时刻我已经停止相信这一点。

最初让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是一种新的趋势,即对孩子上什么 幼儿园的过度担忧。对我来说,这似乎根本无关紧要。要么这不会帮助你的孩子进入哈佛,要么如果它确实有帮助,进入哈佛也不会再意味着什么。然后我想:即使现在,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事实证明,我对此有很多数据。我的三位合伙人和我经营一家名为 Y Combinator的种子阶段投资公司。我们在公司只有几个家伙和一个想法的时候进行投资。这个想法并不重要;反正它会改变。我们大部分的决策基于创始人。平均而言,创始人毕业三年。许多人刚刚毕业;有些人仍在上学。因此,我们的处境与研究生项目或直接从大学招聘员工的公司非常相似。只不过我们的选择会立即并明显地受到考验。初创公司的结果有两种可能性:成功或失败——通常你在一年内就能知道结果。

对初创公司施加的测试是现实世界中最纯粹的测试之一。初创公司的成功或失败几乎完全取决于创始人的努力。成功由市场决定:只有当用户喜欢你所构建的东西时,你才会成功。而用户并不关心你上过哪所大学。

除了有可精确测量的结果外,我们还有很多这样的结果。我们不像传统风险投资基金那样进行少量的大交易,而是进行大量的小交易。我们目前每年资助大约40家公司,从大约900份申请中选出,代表大约2000人。 [1]

在我们评估的人数和对我们选择施加的快速、明确的测试之间,Y Combinator为学习如何挑选赢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学到的最令人惊讶的事情之一是,人们上过哪所大学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以为我已经不再关心这个问题了。没有什么能像在哈佛读研究生那样让你摆脱对普通哈佛本科生的任何幻想。然而,Y Combinator向我们展示,我们仍然高估了那些上过精英大学的人。我们会面试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或斯坦福的人,有时会想:他们一定比看起来聪明。我们花了几次迭代才学会信任我们的感觉。

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上过麻省理工学院、哈佛或斯坦福的人一定聪明。即使是那些因此而恨你的人也相信这一点。

但是,当你考虑上精英大学意味着什么时,这怎么可能是真的呢?我们谈论的是由招生官——基本上是人力资源人员——基于对一大堆令人沮丧的相似申请的粗略审查所做出的决定。而他们有什么依据呢?一个容易被操控的标准化测试;一篇简短的文章告诉你这个孩子认为你想听什么;与一个随机校友的面试;一份主要是服从的高中记录。谁会依赖这样的测试?

然而,许多公司确实如此。许多公司非常受申请人上过哪所大学的影响。他们怎么会这样呢?我想我知道答案。

在企业界曾经有一句话:“没有人因为购买IBM而被解雇。”你不再听到这句话专门提到IBM,但这个想法依然存在;有一个“企业”软件公司的整个类别就是为了利用这一点。为大型组织购买技术的人并不在乎他们是否为平庸的软件支付了巨额费用。这不是他们的钱。他们只想从一个看起来安全的供应商那里购买——一个有知名度的公司,自信的销售人员,令人印象深刻的办公室,以及符合所有当前时尚的软件。并不一定是一个会交付的公司,而是一个如果他们让你失望,仍然看起来是一个明智选择的公司。因此,公司已经发展到填补这一空缺。

大公司的招聘人员与为公司购买技术的人处于非常相似的境地。如果某人上过斯坦福,并且显然没有精神失常,他们可能是一个安全的选择。而一个安全的选择就足够了。没有人会根据他们拒绝的人的后续表现来衡量招聘人员。 [2]

当然,我并不是说精英大学已经发展成像企业软件公司那样利用大型组织的弱点。但它们的运作方式就像它们已经这样做了。除了品牌名称的力量外,精英大学的毕业生还有两个关键特质,恰好与大型组织的运作方式相契合。他们擅长做他们被要求做的事情,因为这正是取悦在十七岁时评判你的成年人所需要的。而且,上过精英大学使他们更自信。

在那些人们可能会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一辈子的日子里,这些特质一定是非常有价值的。精英大学的毕业生既有能力,又能服从权威。而且,由于在大型组织中很难衡量个人表现,他们自己的自信心将是他们声誉的起点。

在新的初创公司世界中,情况大相径庭。即使我们想,我们也无法拯救某人免受市场的评判。而且,魅力和自信对用户来说毫无意义。用户关心的只是你是否制作了他们喜欢的东西。如果你没有,你就死定了。

知道这个测试即将到来使我们比任何人都更加努力地寻找正确的答案,而不仅仅是招聘人员。我们不能对成功的预测因素抱有任何幻想。我们发现,学校之间的差异远小于个人之间的差异,因此相对而言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在与某人交谈的第一分钟内可以了解他们的更多信息,而不是知道他们上过哪所学校。

当你这样说时,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关注个人,而不是他们上过哪所大学。但这比我开始时的想法要弱一些,即一个人上哪所大学并没有那么重要。难道你在最好的学校学到的东西不是在较差的地方学不到的吗?

显然不是。显然,你无法在单个个体的情况下证明这一点,但你可以从总体证据中看出:你无法在不询问他们的情况下区分上过一所学校的人和上过另一所学校的人,后者在美国新闻排名中排得更低三倍。 [3] 试试看。

这怎么可能呢?因为你在大学学到多少东西更多地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大学。一个决心坚定的派对动物可以在最好的学校中混过而一无所获。而一个真正渴望知识的人能够在一所并不知名的学校中找到几个聪明的人来学习。

其他学生是上精英大学的最大优势;你从他们那里学到的东西比从教授那里学到的多。但是,如果你有意识地努力寻找聪明的朋友,你应该能够在大多数大学中重现这一点。在大多数大学中,你至少可以找到几位其他聪明的学生,而且大多数人在大学里只有几位密友。 [4] 找到聪明教授的几率甚至更高。教师的水平曲线比学生的水平曲线要平坦得多,尤其是在数学和硬科学领域;你必须在大学名单上走得相当远,才能停止在数学系找到聪明的教授。

因此,我们发现不同大学的相对声望在评估个人时毫无用处,这并不令人惊讶。大学选择人的方式中有很多随机性,而他们在那里的学习更多地取决于他们自己,而不是大学。在这两种变异来源之间,某人上过哪所大学并没有太大意义。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力的预测因素,但如此微弱,以至于我们主要将其视为错误来源,并试图有意识地忽视它。

我怀疑我们发现的并不是初创公司的特例。人们可能一直高估上大学的地方的重要性。我们只是终于能够测量它。

不幸的是,不仅人们被如此肤浅的测试评判,而且许多人也以此来评判自己。许多人,可能是美国大多数人,对他们上过哪所大学或是否上过大学有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情况的悲剧在于,未能进入你想去的大学所带来的最大负担是你自己觉得因此缺少了什么。大学在这方面有点像排他性俱乐部。成为大多数排他性俱乐部成员的唯一真正优势是:你知道如果你不在其中也不会错过太多。当你被排除在外时,你只能想象成为内部人士的好处。但这些好处在你的想象中总是比现实中要大。

大学也是如此。大学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远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命运的印记。人们并不是由某个招生官在十七岁时对他们的决定所决定的。他们是由自己所成就的。

事实上,不在乎人们上过哪所大学的巨大优势不仅在于你可以停止以肤浅的标准来评判他们(和自己),而是你可以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你如何成就自己。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的。他们的工作不是取得好成绩以便进入一所好大学,而是学习和实践。而且不仅仅因为这比世俗的成功更有意义。这将越来越成为通往世俗成功的途径。

注释

[1] 我们所测量的东西值得测量吗?我认为值得。你可以仅仅通过精力充沛和不择手段而致富,但从技术初创公司致富需要一定的智慧。这正是上层中产阶级所重视的工作;它的智力成分与医生的工作大致相同。

[2] 实际上,确实有人这样做过。米奇·卡波尔的妻子弗里达在早期负责Lotus的人力资源。(正如他所强调的,他们直到后来才开始交往。)有一段时间,他们担心Lotus失去了初创公司的优势,变成了一家大公司。因此,作为实验,她将前40名员工的简历发送给他们的招聘人员,并更改了识别细节。这些人是使Lotus成为明星的人。没有一个人获得面试。

[3] 美国新闻的排名?肯定没有人相信这个。即使他们考虑的统计数据是有用的,他们如何决定相对权重?美国新闻的排名之所以有意义,正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非常不诚实。他们没有外部来源可以用来校准他们使用的统计数据的权重;如果有,我们可以直接使用那个。它们必须调整权重,直到顶尖学校的排名大致正确。因此,实际上美国新闻的排名告诉我们的是编辑认为的顶尖学校,这可能与传统智慧相差无几。有趣的是,由于一些学校努力操控系统,编辑们将不得不不断调整他们的算法,以获得他们想要的排名。

[4] 当然,可能并不意味着容易。在派对学校的聪明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某种程度的局外人,就像他或她在大多数高中中一样。

感谢特雷弗·布莱克威尔、萨拉·哈林、杰西卡·利文斯顿、杰基·麦克多诺、彼得·诺维格和罗伯特·莫里斯阅读本稿的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