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前线的新闻
Original2007 年 9 月
几周前,我产生了一个异端的想法,它真的让我很惊讶。你上哪所大学可能并不那么重要。
对我来说,就像很多中产阶级孩子一样,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考上好大学几乎等同于人生的意义。我是什么?一个学生。要做好学生意味着要取得好成绩。为什么要取得好成绩?为了考上好大学。为什么要考上好大学?似乎有几个原因:你会学到更多东西,找到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但具体的好处是什么并不重要。大学是一个瓶颈,你未来的所有前景都必须通过它;如果你上了更好的大学,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几周前,我意识到,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不再相信这一点。
最初让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是,人们开始过分担心孩子上什么 幼儿园 。在我看来,这不可能有什么意义。要么它不会帮助你的孩子考上哈佛,要么如果它能帮助你的孩子考上哈佛,考上哈佛也就不再意味着什么了。然后我想:即使现在,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事实证明,我有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数据。我和我的三个合伙人经营着一家名为 Y Combinator 的种子轮投资公司。我们 在公司只有两个人和一个想法的时候就投资。想法并不重要;它会改变的。我们的大部分决定都是基于创始人。平均创始人毕业三年。许多人刚毕业;有些人还在上学。所以,我们和研究生院或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公司处于相同的位置。除了我们的选择会立即且明显地得到检验。创业公司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成功或失败——通常你在一年的时间内就能知道结果。
对创业公司的考验是现实世界中最纯粹的考验之一。创业公司的成功或失败几乎完全取决于创始人的努力。成功由市场决定:只有当用户喜欢你所构建的东西时,你才会成功。而用户并不关心你上了哪所大学。
除了拥有精确可衡量的结果外,我们还有很多结果。我们不像传统的风险投资基金那样做少量的大额交易,而是做大量的小额交易。我们目前每年资助大约 40 家公司,这些公司是从大约 900 份申请中选出的,这些申请代表了大约 2000 人。 [1]
在我们评判的人数和对我们选择进行的快速、明确的检验之间,Y Combinator 为学习如何挑选赢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学到的最令人惊讶的事情之一是,人们上哪所大学几乎无关紧要。
我以为我已经不再关心这个问题了。没有什么比在哈佛读研究生更能让你摆脱对普通哈佛本科生的任何幻想了。然而,Y Combinator 向我们表明,我们仍然高估了那些上过精英大学的人。我们会面试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或斯坦福大学的人,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会想:他们一定比看起来更聪明。我们花了几个迭代才学会相信自己的感觉。
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上过麻省理工学院、哈佛或斯坦福大学的人一定很聪明。即使是那些因为你而讨厌你的人也相信这一点。
但是,当你想到上精英大学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怎么会这样呢?我们说的是招生官——基本上是人力资源人员——根据对一大堆令人沮丧的相似申请的粗略审查做出的决定,这些申请是由 17 岁的年轻人提交的。他们有什么依据呢?一个很容易被操纵的标准化考试;一篇简短的论文,告诉你孩子认为你想听到什么;与一位随机校友的谈话;一份很大程度上是服从指标的高中成绩单。谁会依赖这样的测试呢?
然而,很多公司都这样做。很多公司都非常看重申请者上了哪所大学。他们怎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我知道答案。
在企业界曾经有一句谚语:“没有人会因为购买 IBM 而被解雇。”你不再听到关于 IBM 的具体说法,但这个想法仍然存在;有一整类“企业”软件公司存在于利用这一点。为大型组织购买技术的人并不关心他们是否为平庸的软件支付了巨额费用。这不是他们的钱。他们只是想从看起来安全的供应商那里购买——一家拥有知名品牌、自信的销售人员、令人印象深刻的办公室以及符合当前所有时尚的软件的公司。不一定是一家会交付的公司,而是一家即使他们让你失望,也仍然看起来是明智选择的公司。因此,公司已经发展到填补了这个利基市场。
一家大公司的招聘人员与为一家公司购买技术的人处于相同的位置。如果一个人上了斯坦福大学,而且看起来不疯,那么他们可能是一个安全的赌注。而一个安全的赌注就足够了。没有人会根据他们拒绝的人的后期表现来衡量招聘人员。 [2]
当然,我并不是说精英大学已经发展到像企业软件公司那样利用大型组织的弱点。但他们的运作方式就好像他们已经这样做了。除了品牌名称的力量之外,精英大学的毕业生还具有两个关键品质,这些品质正好符合大型组织的运作方式。他们擅长做被要求做的事情,因为这是取悦在 17 岁时评判你的成年人的必要条件。而上过精英大学让他们更有自信。
在人们可能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一生的时代,这些品质一定非常宝贵。精英大学的毕业生有能力,但又愿意服从权威。由于在大型组织中很难衡量个人表现,因此他们的自信将成为他们声誉的起点。
在创业的新世界里,情况大不相同。即使我们想,我们也无法从市场的评判中拯救某人。而魅力和自信对用户来说毫无意义。用户只关心你是否制作了他们喜欢的东西。如果你没有,你就完蛋了。
知道即将到来的考验,让我们比任何只招聘人员的人都要努力地找到正确的答案。我们不能对成功的预测因素有任何幻想。我们发现,学校之间的差异远小于个人之间的差异,因此相比之下,学校之间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在与某人交谈的第一分钟就能了解到比知道他们上了哪所学校更多的东西。
当你这样说的时候,这似乎很明显。关注个人,而不是他们上了哪所大学。但这比我最初的想法更弱,即一个人上哪所大学并不重要。难道你在最好的学校里学不到你在较差的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吗?
显然不是。显然,你无法证明这一点,但你可以从汇总证据中看出:你无法在不询问他们的情况下,区分上过一所学校的人和上过另一所学校的人,而另一所学校在 US News 排行榜上排名低三倍。 [3] 试试看。
怎么会这样呢?因为你在大学里学到多少东西,更多地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大学。一个意志坚定的派对动物可以从最好的学校毕业,却什么也没学到。而一个真正渴望知识的人能够在并不著名的学校里找到几个聪明的人来学习。
其他学生是上精英大学的最大优势;你从他们那里学到的东西比从教授那里学到的东西更多。但如果你有意识地努力寻找聪明的朋友,你应该能够在大多数大学里复制这一点。在大多数大学里,你至少可以找到几个其他聪明的学生,而且大多数人在大学里只有几个亲密的朋友。 [4] 找到聪明教授的可能性更大。 教职工的曲线比学生的曲线平坦得多,尤其是在数学和硬科学领域;你必须在大学排行榜上往下走很远,才会在数学系停止找到聪明的教授。
因此,我们发现不同大学的相对声望在评判个人方面毫无用处,这一点并不奇怪。大学选择人的方式有很多随机性,他们在那里学到什么更多地取决于他们自己,而不是大学。在这两个变异来源之间,一个人上的大学并不意味着很多。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能力的预测指标,但它非常弱,以至于我们主要将其视为误差来源,并有意识地试图忽略它。
我怀疑我们发现的不是创业公司特有的异常现象。可能人们一直高估了上哪所大学的重要性。我们只是终于能够衡量它了。
不幸的是,不仅人们被如此肤浅的测试所评判,而且很多人也以此来评判自己。很多人,可能是美国大多数人,对他们上过哪所大学,或者是否上过大学,都有一些不安全感。这种情况的悲剧在于,不上你喜欢的大学的最大负面影响是你自己的感觉,即你因此缺少了一些东西。在这方面,大学有点像排外俱乐部。加入大多数排外俱乐部的唯一真正优势是:你知道如果你没有加入,你也不会错过什么。当你被排除在外时,你只能想象成为内部人士的优势。但不可避免的是,它们在你想象中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大。
大学也是如此。大学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与许多人想象的命运印记完全不同。人们不是招生官在 17 岁时对他们的决定。他们是他们自己造就的。
事实上,不在乎人们上了哪所大学的巨大优势不仅在于你可以停止用肤浅的标准来评判他们(以及你自己),还在于你可以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是你如何成就自己。我认为这就是我们 应该告诉孩子们的。他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以便考上好大学,而是为了学习和做事。而不仅仅是因为这比世俗的成功更有意义。这将越来越成为通往世俗成功的道路。
注释
[1] 我们所衡量的东西值得衡量吗?我认为是。你只要精力充沛、不择手段就能发财,但从科技创业公司发财需要一定程度的智力。这正是中上层阶级所重视的工作;它与做医生具有相同的智力成分。
[2] 实际上,曾经有人这样做过。米奇·卡波尔的妻子弗里达在莲花公司早期负责人力资源。(正如他极力指出,他们直到后来才开始恋爱。)有一段时间,他们担心莲花公司正在失去创业的优势,并正在变成一家大公司。因此,作为一项实验,她将前 40 名员工的简历发送给了他们的招聘人员,并更改了识别信息。这些人是将莲花公司打造成明星公司的那些人。没有一个人得到面试。
[3] US News 排行榜?当然没有人相信它。即使他们考虑的统计数据有用,他们如何决定相对权重呢?US News 排行榜有意义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们在这一点上非常不诚实。他们没有可以用来校准他们使用的统计数据权重的外部来源;如果有,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它。他们必须做的是调整权重,直到顶尖学校以大约正确的顺序出现。因此,实际上,US News 排行榜告诉我们的是编辑认为的顶尖学校,这可能与该问题的传统观点相差无几。有趣的是,由于一些学校努力操纵系统,编辑们将不得不不断调整他们的算法,以获得他们想要的排名。
[4] 当然,可能并不意味着容易。一个在派对学校里学习的聪明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一个局外人,就像他在大多数 高中 中一样。
感谢 特雷弗·布莱克韦尔、莎拉·哈林、杰西卡·利文斯顿、杰基·麦克唐纳、彼得·诺维格和罗伯特·莫里斯阅读了本文的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