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6,631,372

Original

2006年3月, 2009年8月修订

几天前,我惊讶地发现我获得了一项专利。它在2003年发行,但没有人告诉我。如果不是几个月前在雅虎偶遇一位我在90年代末在那里工作时认识的大佬,我现在也不会知道这件事。他提到了一个叫做"收益循环"的东西,这是Viaweb在被收购时正在研究的。

基本思路是,不是按照文本"相关性"(当时搜索引擎的做法)或广告商出价的顺序(像Overture那样)来排序搜索结果,而是按照出价乘以交易量的顺序。通常这适用于购物搜索,尽管我们的方案的一个特点是它能自动检测哪些搜索是购物搜索。

如果只是按出价排序,可能会导致搜索结果毫无用处,因为前面的结果可能被出价最高但质量很差的网站占据。但如果按出价乘以交易量排序,远非沦为卖广告,反而能得到更好的相关性指标。顾客实际购买某个搜索结果,难道不是最好的满意度体现吗?

当然,这种算法也能自动最大化搜索引擎的收益。

现在大家都关注这种方法,但在1998年还很少有人这样做。那时候,重点都在出售横幅广告。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发现我们认为是最优的购物搜索方式时,我们相当兴奋。

当雅虎考虑收购我们时,我们在纽约与杨致远(Jerry Yang)进行了一次会面。对他来说,这应该只是例行公事,确保我们是可靠的人而已。他并不期望我们做更多,只需聊聊天,表现得聪明合理就行了。所以当我跳到白板前开始介绍我们令人兴奋的新技术时,他一定很失望。

我同样也很失望,因为他似乎完全不关心。当时我想,"这家伙真是面无表情啊。我们给他展示了我们认为是最优的产品搜索结果排序方式,他居然连好奇都没有。"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他为什么不在乎。在1998年,广告商为网站广告支付的费用远远超过了它们的实际价值。如果广告商按照流量的实际价值支付费用,雅虎的收入反而会下降。

当然,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现在这种方式已经风靡一时。所以几个月前,当我在雅虎的餐厅遇到那位从前认识的高管时,他首先想起的不是(幸运的是)我们之间的争执,而是"收益循环"。

"嗯,我想我们实际上为此申请了一项专利。我不确定在我离开后申请的后续情况。"

"真的吗?那将是一项重要的专利。"

于是有人调查了一下,果然,那个专利申请在我离开后继续在管道中推进了几年,终于在2003年获得了批准。

实际上,读完它后让我最吃惊的是,律师在某个时候搞砸了我清晰的写作。一个善于使用拼写检查器的聪明人把其中一个部分变成了禅宗般的难以理解:

此外,常见的拼写错误也会被修正。例如,如果用户搜索"compact disc player"最终在提供compact disc player的网站上大量消费,那么这些页面在该搜索短语上的相关性会更高,即使页面上没有出现"compact disc player"这个短语。

(那个"compat disc player"不是笔误,伙计们。)

要看原文的优美文字,请参考1998年2月的临时申请,那时我们还是Viaweb,负担不起让律师把每一个"a lot of"都变成"considerable"。